大河网讯 进入9月份以来,河南省遭遇了持续的阴雨寡照天气。这种气候条件极易导致红薯田间湿度过大、光照不足,引发病虫害滋生蔓延、块根膨大受阻、干物质积累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红薯的产量与品质。
9月24日,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河南省产业技术推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林州一线联合开展甘薯科技服务。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潘晓东、刘瑞芳、秦家范、张晓申、刘忠玲、谢捷、田珍榛、刘航,河南省产业技术推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王勇等一行12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服务团一行不顾路途劳顿,直接奔赴林州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林州天瑞薯业合作社的红薯种植基地,仔细察看了不同品种红薯的长势、叶色、垄形及田间积水情况。
针对当前不利天气,潘晓东团长和刘瑞芳研究员等专家蹲在红薯埂边,一边扒开薯垄查看土壤湿度和薯块情况,一边向围拢过来的公司人员讲解:“当前管理的核心要围绕‘降湿、增光、防病、促根’这几个关键点展开。”
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必须对垄沟进行彻底清理,做到雨停田干、沟无积水。最大限度降低土壤含水量,改善根系通气环境,防止薯块因缺氧窒息而腐烂或表皮出现水渍状斑点,影响商品性。
科学调控养分,防止贪青晚熟:阴雨寡照条件下,红薯植株易出现徒长趋势,养分向茎叶分配过多,影响块根膨大。此阶段应严格禁止追施氮肥,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增强叶片的光合效能,促进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输,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有助于薯块干物质积累和品质提升。
服务团此行还对前期安排在林州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的甘薯新品种展示试验田进行了详细调查。今年,该基地共展示了包括“洛薯13”、“洛薯17”、“商薯19”、“西瓜红”、“烟薯25”、“哈密”、“红瑶”等在内的20多个红薯新品种。尽管遭遇不利天气,但展示田内各品种整体长势旺盛,叶片浓绿,垄形饱满,展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潜力。
潘晓东团长仔细查看了不同品种的红薯情况和薯块特征,对基地的精细化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为我们下一步筛选适合林州及周边地区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提供了第一手科学依据。通过这样的集中展示,可以让种植户、合作社和企业亲眼看到良种的优越性,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优化区域品种布局,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源头活水。
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持续深入生产一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是推动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本次林州之行,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红薯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提升了种植户的科学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明确了新品种推广的方向,为林州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王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