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宣传,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连日来,郸城县自然资源局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年”活动作为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加强耕地保护监管的有力举措,挺膺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长牙齿”硬措施守护每一块耕地。
压实责任,强化制度“硬约束”。与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开展协调合作,共同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主体责任,并借鉴全市“五位一体”监管机制经验,积极探索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成立自然资源督察办公室,及时组织实地核查,报告、督办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精准管控,坚守安全“生命线”。将全县所有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监管范围,全面落实“一网两长”制,逐级细化到县、乡、村三级网络,进一步明确耕地保护的具体数量、位置和相关责任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大耕保”工作格局。
严格监督,构建严密“防护网”。借助“天眼”“卫片执法”“人防+技防”等技术手段强化动态监管,开展季度卫片执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清零”攻坚等专项行动,持续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成果。针对破坏耕地问题展开重点巡查,建立起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执法监督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或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全力筑牢耕地保护的防线。
深入挖潜,释放土地“新潜力”。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探索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解决细碎化问题,高标准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设施农用地排查等工作,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补平衡。并以“耕地保护宣传年”为契机,将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纳入补充耕地来源,大力实施补充耕地项目,串联起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力维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陈吴陆 王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