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1月11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多组学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功能菌群特性及微生态调控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贵州省仁怀市举行。该项目由国台数智酒业集团、江南大学共同完成。来自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特邀专家及行业领导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共同参加。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首次系统地揭示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演替,解析关键产醇功能微生物的组成,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功能微生物,为全面认识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及提升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并建议扩大推广应用。
微生物群落是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全面系统认识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演替,对于认识白酒、提升白酒质量及控制白酒发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复杂性、开放性和与自然融合的特性,使得其酿造过程依然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和不可控的元素。酿造微生态尤为突出,微生物菌落组成演替和生长代谢决定了基酒的品质,构建并可控、多样、高效的酿造微生态是持续稳定地酿造出优质大曲酱香基酒的根本核心,是行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为此,从2018年开始,国台数智酒业集团与江南大学共同成立了联合攻关课题组展开深入研究。
截至目前,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专利3件,已授权专利1件。专家指出,该项目揭示了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特征,确定影响酱香型白酒稳定生产的关键理化指标与功能微生物,研究成果的应用落实将在白酒行业的稳定生产、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次科研项目成果具有创造性和先进性,采用多组学技术,围绕产醇功能菌群不清晰及轮次间产酒有差异的现象进行系统研究,促进了白酒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有序结合。本次发布的科技成果研究推动了用新技术从微生态的角度解析白酒发酵过程的进度,对白酒酿造机制的解析及可控发酵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对于提升基酒品质、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极为重大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孙宝国,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天津科技大学教授肖冬光等特邀专家、行业领导出席鉴定会。天士力创始人,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荣誉董事长、创新生产力总师闫希军,天士力创始人、国台数智酒业集团副董事长吴迺峰,江南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天士力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凯境等作为科技成果完成单位领导出席。
近些年,国台科技研发硕果累累,“红外光谱技术在酱香型白酒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茅台镇核心产区酱香国台酒风味特征及生物活性组分研究” “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微生态调控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陆续通过成果鉴定,加上本次“多组学技术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功能菌群特性及微生态调控应用”,五项科技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国台科研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为打造数智国台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能。(谭离园/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