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20亿元 牛肉“新贵”为啥恁牛

2024年02月21日07:46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

和一牧鲜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李兴佳见习记者景凌

  一方面是牛肉消费和市场需求的井喷,另一方面却是牛源紧缺、品牌集中度低的尴尬现实,这样的行业局面下,跑出了一个刚成立3年便做到年销10亿元的河南本土“大牛”和一牧鲜。

  这还仅仅是过去2023年的成绩。大年初七开工第一天,和一牧鲜总经理刘亚威便把新一年销售20亿元的目标,层层分解了下去,随后还跟业务经理挨个签了军令状。3年晋升“牛哥”,年年业绩翻倍,这样的牛气来自哪里?牛肉行业到底有多大造梦空间?

  从年销10亿元到20亿元

  正月初七,新春开工第一天,和一牧鲜总经理刘亚威做了两件事:8点多赶到位于周口鹿邑的工厂,给员工发红包;紧接着便是漫长的销售任务拆解工作会议,从早上9点一直开到晚上7点多。

  给员工发红包,是对过去一年的奖励。过去的2023年,刘亚威带领这个仅成立3年的牛肉“新贵”,完成了约10亿元的销售业绩,在行业逐渐崭露头角。这个销售数据是2022年的2倍。

  在一向追求完美的刘亚威看来,这个成绩,他只给自己打70分。丢掉的30分,他认为在渠道建设和客户开拓方面还有更多挖掘空间。

  开工首日拉高管开会,则是对新一年的规划动员。早在春节前,刘亚威就给团队定了2024年的销售目标——20亿元。开工第一天和第二天,团队通过不断的开会,对于如何完成这个销售数字,按季按月进行拆解,并分配到人,挨个跟业务经理签订对赌协议和军令状。在和一牧鲜,一个好的业务员一年能交出3000万元的销售业绩。

  2024年20亿元销售目标,是2023年的2倍。又是翻倍的增长,从2022年的约5亿元销售额,到2023年的10亿元,再到2024年预期的20亿元,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牛肉新兵在同行增长乏力背景下交出的财务报表。

  但对于拥有6家工厂、上千家客户的和一牧鲜的总经理刘亚威来说,“完成的问题不大”。

  成为中国牛肉大王

  深挖研产销潜能,聚焦区域战略,聚焦三大渠道,是和一牧鲜翻倍增长的底牌。

  在研发环节,和一牧鲜以年薪四五十万元招聘研发人员,未来一年计划将研发团队成员数量从现有的八九人增加到20~30人。

  生产环节,和一牧鲜在2023年新增了2家工厂,将工厂总数量增加到了现有的6家,其中包括鹿邑工厂、锦州工厂、上海工厂、湖州工厂,分别有不同定位——专注涮肉、毛肚、烤串等深加工牛肉产品,专注国产鲜肉产品,专注为线下连锁餐饮和线上电商供货,以及专注于家庭儿童牛排产品、牛肉熟制品。

  在销售端,和一牧鲜主攻三大渠道——全国性餐饮品牌连锁门店、经销批发渠道以及C端。

  和一牧鲜脱胎于母体锅圈食汇,去标签化,成为中国牛肉大王,是锅圈食汇乐于看到的,也是和一牧鲜注定要走的路。

  规模化和研发力才是牛肉品牌的护城河

  和一牧鲜的翻倍增长,折射出的是整个牛肉产业链的狂飙突进。

  近些年,产量增加、消费多元、资本助推等多重利好之下,牛肉产业迎来最好时代。对比人均牛肉消费量达26kg的美国(2020年数据),我国人均消费量仅为6.3kg,约4倍的差距正意味着无限的增量空间。

  从国内来讲,诸多品牌相继涌入这个赛道,更提升了行业的热度。2023年7月,三全发布了最新推出的牛羊肉调理产品系列,标志着三全全面进军牛肉赛道;2022年初,认养一头牛开始进军肉牛赛道,成立肉牛事业部,并在吉林省榆树市落地首个肉牛产业园。

  火热行情的反面,却是行业的无序混乱。我国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众多,但是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较小,肉牛生产技术和组织化程度均较低,肉牛产业组织体系不完善,导致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不佳。牛源短缺,养殖户减少,肉牛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大部分企业还只是停留在依靠屠宰分割生产冷鲜肉或冷冻肉的阶段,牛肉深加工产品产量较低,产品类型单一。肉牛加工企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加工链短,粗加工产品较多。

  正是看到了牛肉行业的无限可能,和一牧鲜于2020年入局。“目前行业格局分散,品牌集中度低,更没有一家全国性的领导企业。这是现存的问题,同时也是未来的机遇。”刘亚威说。

  入局后也正是看到了行业的痼疾,和一牧鲜尝试做颠覆和破局。如何破局?

  “专注单品单厂就是做到极致效率,规模化和研发力才是牛肉品牌的护城河。牛肉赛道未来的趋势将是市场细分化、价位平民化、大单品聚焦和产品特色化,谁抓住了这些就有可能成为‘独角兽’。”刘亚威说。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