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和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我国消费需求呈现逐步恢复回升的积极态势,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拉动整体经济趋稳回升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消费需求回升的步伐不及预期,动能不够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当前经济存在的预期不稳、信心偏弱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进一步稳预期提信心需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一是要持续优化和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市场需求。短期来讲,这是提振信心最为实际的举措。从当前各方面对今年增长环境的分析来看,不论是内需还是外需,需求不足的压力短期很难有效缓解。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要进一步细化、充实和完善各项扩大内外需求、支持经济恢复的政策,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当前稳预期提信心的重点是民营企业。党中央对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要从两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方面,要把各项要求真正落实,让企业真正见到实效。要抓紧出台细化、具体化的政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和夯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思想理论基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是进一步增强企业对政策环境稳定性的信心。调查显示,企业家最担心的并不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是政策的不稳定。稳定的政策环境会使企业家敢于进行长期投入。根据形势变化对政策进行适时适度调整十分必要,但相关政策的调整,可能会使相关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格局等产生较大影响。企业为了适应新的政策要求,往往需要增加新的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这就要求今后的政策调整,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政策的酝酿、颁布与实施要有一定的提前量。
四是着力促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并且分别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的第三项和第四项,足见中央对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视。加快土地制度、国资国企、金融财税、社会保障、干部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仅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充分挖掘和释放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十分重要,也是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举措。下一步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要给基层探索留下更大的空间,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创新。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五是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在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所面临的环境将会更加复杂,挑战与困难也会显著增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在充分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多的单边方式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处理好释放内部需求潜力与扩大对外贸易、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总之,我国具有显著的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我们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发展政策和发展环境,不断稳定预期提升信心,就一定能够实现消费扩大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张军扩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