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文化消费的力量

2024年01月05日07:21

来源:经济日报

  郭秋晨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呈现出可观的发展潜力。多地演出市场人满为患、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户外音乐节人头攒动、“博物馆热”不断升温……文化消费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文化消费全面升级。中央财政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项目,创新生产经营机制,为文化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从全国范围看,文化消费规模迅速扩大,从2012年到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由1262元增加到2084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从10.5%提升到10.7%。不少省份也纷纷出台相关举措,扎实推进文化消费。比如,北京市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浙江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壮大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产业类企业;等等。

  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也先后出台。《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政策明确指出,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通过完善消费惠民政策、鼓励举办文化消费促进活动、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等一项项措施的扎实落地,相关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切实做“活”了。

  同时,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民众差异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水平依旧存异……可见,有必要从产业、企业、消费者等多个层面着手,壮大文化消费的力量。

  优化产业政策体系,引领消费品质。完善文化消费激励政策,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连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对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搭建文化数据服务体系平台、打造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供便捷高效的消费渠道。

  培养新型文化企业,创新消费供给。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消费者精神体验。提升产品性价比,通过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增加消费者黏性和忠诚度。

  提升民众文化素养,扩大消费需求。通过宣传教育着力增强民众的文化认知和欣赏能力。让消费者通过参观公共文化场所、参加公共文化活动,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汲取公共文化资源。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