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 健
刚到晌午,85岁的高秀英便早早地来到社区里的“长者食堂”,准备为家里的老伴儿打上一碗粉汤,“两个人花10多元钱就能吃一顿不错的午餐,方便又实惠”。
高秀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蓝天街道阳光社区的居民,老伴儿今年已经90岁了。“孩子们工作都忙,过去没有食堂的时候,孩子们就要惦记着给我们送饭或者我们自己动手。如今只要走上一小段路就能买到实惠的餐食。”高秀英说。
蓝天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二红告诉记者,“长者食堂”所在的地方过去是废旧车棚,今年才改造完成,目前由第三方餐饮企业运营。“食堂改造、硬件设施基本由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企业购买相应设备入驻后即可营业。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此能享受政府补贴后的优惠价格,像高秀英老人85岁的高龄就可以享受五折优惠。”吴二红介绍,食堂楼上还有医养中心和康养中心,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养老消费需求,鄂尔多斯市从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潜力,日常消费、家政服务、医疗健康、旅游娱乐、教育服务等老年产业快速发展,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逐步建立,有效满足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消费需求。
张艮财今年81岁,和老伴儿来到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合同庙嘎查养老服务站已经4个多月了。“这里吃得软硬适中,住得也干净整洁,身体有啥毛病也会及时联系家属。”张艮财告诉记者,虽然两个老人每个月需要交2400元,但是有人照料,孩子比较放心。
该养老服务站负责人杜树兵告诉记者,养老服务站覆盖周边几个村庄,配备了日间照料室、户外休闲区、康复理疗室等,目前常住的老人有30多位。此外,养老服务站的“老年餐厅”还针对周边嘎查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开放,可享受政府补贴后的优惠价。为了让老年人动起来,养老服务站还成立了手工作坊,让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开展各种工序简易、简单易学的手工活儿,包括插花、编筐等,并联系就近的企业进行售卖。“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就把活儿给干了,还可挣点零花钱。”张艮财说。
近年来,鄂尔多斯坚持系统思维,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社区方面,全市累计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9处,服务覆盖率达100%,各旗区主城区均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农村牧区方面,积极推进苏木乡镇(嘎查村)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和敬老院、互助幸福院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共有苏木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4个、互助幸福院55个、嘎查村养老服务站200个。机构养老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达49家,总床位8273张。
今年78岁的李海霞和老伴儿在位于东胜区的鑫海颐和院已经住了3年多,日子过得十分充实。“在这里吃住不愁,每天养养花、遛遛弯,还能参加养老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定期参加体检。”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海霞刚参加完养老院的早操活动,领了早操券。
“凑够一定数量的早操券可以换取相应面值的乐康币,用来兑换一些日用品、护理服务等。”鑫海颐和城养老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敏介绍,鑫海颐和院设计了“乐康币”老人激励机制,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也让他们重新找回赚钱花钱的乐趣。“我们的最大优势在于医养结合,颇受老年人欢迎。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康养旅居、健康管理以及社区居家养老等业务。”张敏告诉记者,这里的老年人如果有需要,可以选择差异化的养老增值服务。
依托当地的生态、文旅、康养等资源优势,鄂尔多斯正在加快建设一批康养小镇、康养社区、康养村落,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全国性康养休闲基地。同时,引进培育“医、养、游、健、学”一体化产业项目,对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项目纳入相关政策补贴范畴给予扶助支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实施“养老+行业”行动,促进养老服务与文旅、餐饮、教体、家政、康养等行业融合,培育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新业态。
“鄂尔多斯将继续优化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平衡社会资本的逐利性与养老服务的公益性,保障老年人群的合法权益。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通过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等方式,进一步激发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积极性。”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局长高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