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月02日15:44

来源:大河网

企业管理的研究是基于实践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纵观世界经济,目前企业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社会责任滑坡等环境下,普遍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困惑和问题。也进一步说明在新的经济时代,以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管理理论已无法全面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富有责任心的西方学者也开始转向东方文化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哲学思想。

著名学者余秋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最具时代性和代表性,即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企业是由人组成,同时也是为人服务,企业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运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是各种文化的复合体,由于企业管理理论源于西方文化与经济,所以企业目前以西方的科学文化为主导,科学文化强调科技性、制度性和契约性,以至于形成“人定胜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陷入追求物质欲望的恶性循环,甚至沦为物质的奴隶。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企业获得高速发展,源自于东方文化的日本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相对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稻盛和夫等日本企业家积极倡导经营哲学,而哲学源自于实践,从思想层面完善人的思维和意识。由于盲从于西方政治与经济,后来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但其倡导的以人文精神为主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世人瞩目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开展,“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超高速发展,都引起了全球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中国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兴趣。中国企业是在什么样的经济、文化环境中运行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用的逻辑和机理是什么?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作为市场经济核心要素的企业又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本土情景的企业管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研究。相应的以苏东水为代表的众多中国学者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但部分学者认为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脱节,陷入泛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另一方面忽视中国情景和企业管理实践,过度追求西方管理学的研究方式。享廷顿认为实现现代化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自己传统基础上接受外来的文化。相对于西方的科学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精神,相应的人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社会要保持每一个个体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同时也强调人不能做天地万物的主宰者,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根本特点就是看一切问题都和人联系起来,都要思考它对人有何教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以德为本。

企业管理主要是“人”和“事”的管理,针对企业来讲,科学文化可以更好地处理人与技术、机器、制度等缺乏弹性的“事”的管理,而人文文化能更好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的富有弹性的“人”的管理。科学文化可以直接用到生产,是硬实力,而人文文化作为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科学文化以等价交换作为价值观的核心,而人文文化则要求自觉把事情做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心甘情愿地做事(实现自我管理),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来发展自己。科学文化是一种学知识的文化,人文文化是一种学“智慧”的文化,知识是相对静止的,而“智慧”是一种选择、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文化强调局部,人文文化强调整体。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复合体,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相互融合的,人文文化起主导作用,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指导科学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创新”,很多学者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特别是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创新理论”,包括国内部分学者也认为商业精神和创新是市场文化资本,代表西方文化。“创新”具体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其本质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创新。著名作家余秋雨也认为中国文化缺少创新精神,其实从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种植五谷、大禹治水、商汤“日日新”、秦朝统一度量衡、汉代丝绸之路、春秋战国到宋代四大发明、新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带一路、经济双循环等,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并不缺乏创新精神,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开拓创新。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企业的发展应遵循由内到外,由个体到整体的价值逻辑,由科学到人文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的形成应从企业员工、利益相关者、社会和自然四个层面展开。这也和中国传统文化“修己安人”相吻合,从而在新时代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姚毅 尚光辉)

编辑:张龙(小)  审核 :阎乃川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