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仰韶文化②:仰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

2022年10月24日17:2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从史料记载的黄帝(黄帝时代处于仰韶文化中晚期)开始,直至北宋,沿黄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中华民族的前列,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沿黄地区。

可以说,黄河滋润的中原大地,连同土地上孕育出的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基础。

黄河流域是古代农业的源头

 绵延万里、奔流不息的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的沃土和文明的孕育之地。《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图片

农业是文明之母,可以说,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早体现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种植粟和黍。在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中,粟和黍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粟黍作物是中国起源的重要农作物,使得我国也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业起源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黄河流域是最早栽培粟和黍的地方,是种植这两种作物的旱地农业起源的大温床。粟,俗称“谷子”,脱壳之后称“小米”。黍,也称为“糜子”,去皮后称“黄米”。

图片

  粟黍的作物习性与黄河中上游的生长环境完全契合,其耐旱、耐瘠、生长力强的特点,也使其在黄河上游的山地边缘地区,被栽培、起源之后迅速向西传播。

大约在西周以前,中原地区的农业种植就主要以粟黍为主。春秋到汉代时,中原农业作物已有“五谷”“九谷”之说。故此,中原人又被称为“粮食之民”。

 黄河流域河南境内的土壤主要是黄土,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作物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天然肥力,不需要进一步分化,即可生长植物。用木、石等简单的工具就可耕作,加上土层深厚,便于保墒蓄水,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中原地区最适宜于人类获取生活资料和发展生产,故而在这里最先发展起了原始农业。

 “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这是相关学者在谈到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完全符合中国农业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发展的实际。

图片

  现今,河南早已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全国小麦主产区,“中国粮仓”地位举足轻重,已然形成“中原熟,天下足”的粮食供给体系。这也充分说明,黄河流域河南境内,自古至今,都是最适宜农作物生产的地方。

仰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是刀耕火种的代表,是中国史前文化之巅峰,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点亮人类早期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文化,也是新石器时代的开端和标志。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要素。

仰韶时期的人们过着以粟作(或称为旱作)农业为主,畜牧、渔猎和采集为辅的定居生活,展现了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的史前社会变迁。仰韶文化时期的生存环境、居住模式、村落形态、经济手段、日常生活等文化形态,是原始社会到氏族社会、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见证。

图片

多学科研究表明,大致在仰韶文化半坡阶段旱作农业经济成熟起来,形成了固定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家畜饲养模式,并在庙底沟阶段,伴随着彩陶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张。可以说,仰韶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旱作农业的基础,也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经济基础。

仰韶文化时期的农业的发达,主要表现在仰韶文化的农业定居村落发现多,面积大,内涵丰富,出土的农业劳动生产工具以及与农业生活相适应的用具相当多,并且还有不少农作物遗存发现。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与农业生活相适应的生活用具,无论是数量和种类都相当多。用于砍伐林木、开垦耕地的农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锄等生产工具。

图片

 与农业生活相适应的陶质器皿出土数量更多,种类包括鼎、釜、灶、罐、碗、盆等炊具、饮食器、水器和容器四大类。新的考古发现已经证实,仰韶文化时期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和彩陶的地方,也是原生的农业起源地之一,而且有两大自发的农业系统——大米和小米(包括黍和粟)农作在南北并行发展,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农作物遗存,有粟、黍、高粱等,还发现有蔬菜作物种子。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就发现有粟和菜种遗存;姜寨遗址则发现有粟和黍两类粮食作物遗存;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则发现有高粱遗存,这说明了在大量种植谷物以外,当时的先民也开始栽培蔬菜。

图片

 仰韶先民们收割农作物的工具,主要有石刀和陶刀,刀为长方形,形体较小,一般两侧带缺口,可用绳索固定在掌中使用。谷物加工工具有石磨盘、魔棒等。

在仰韶遗址出土的各类生产工具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具备基本的农耕和畜牧的条件,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

仰韶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即从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随着农业的发展,男子逐渐从渔猎活动转入农牧业生产领域,男人的体力更适合耕作,成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从而取得权力,母系社会开始进入父系社会。

因此,仰韶文化时期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变,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刘毓歌/文图)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