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在中国历史上,“陶”与酒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最早的酒由陶制容器酿造、盛装,“陶醉”最初的释义为欢畅的饮酒。但陶融香白酒——将“陶”融入酒的风味之中,并以之命名,却是头一次,这是我国白酒行业的创新香型。
陶融香白酒,酒体圆润光滑、多香自然融合,香味以多粮香、复合香为主,口感甜醹柔润、自然协调,回味绵长幽雅。
与众不同的酒体、香味、口感、回味,源于其采用了多香融合的生产工艺及勾调风格。自2004年以来,仰韶酒业集团遵循“不拘一格,自成一格”的研发思路,从糖化发酵剂制作、润粮、蒸粮再到入池发酵等工艺层面,创制了“九粮四陶、多香融合”的陶融型白酒酿造工艺。
陶融,成为其酿造工艺的鲜明特征。
粮融
多粮首先是陶融香型白酒一个显著特点。陶融香白酒的原料有九种,包括高粱、小麦、大麦、糯米、小米、玉米、大米、豌豆、荞麦。这九种粮食以及配比的确定经过了几百次试验,主要是为满足酿酒功能微生物营养需求。
从原料的角度来看,多粮酒的酿造工艺较单粮酒要更为复杂。
首先,多粮的淀粉含量理论上高于单粮,在蒸煮糊化后酒醅粘度要高于单粮,这就使多粮酿酒需要在降低酒醅粘度、防止升温过猛、保持适宜入池酸度等方面格外注意。
再者,因小麦粉遇水粘度较大,容易出现料疙瘩,影响原粮的蒸煮糊化,因此多粮酿酒在润粮前后须充分搅拌均匀后,方可拢堆备用。
九种粮食进行发酵,也赋予了陶融香白酒酒体层次丰富、均衡协调的香味成分和口感。
白酒香气成分主要是酸、醇及酯类物质。经过检测发现,陶融香白酒中含有较高的高级脂肪酸酯含量,特别是辛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等,这些物质的突出含量使得白酒香气成分更加饱满、复杂具有展现力。且酒中的醇酯比保持着一个适当的量比关系,使酒香均衡协调,主体香突出。
曲融
曲乃酒之骨。仰韶陶融型白酒在酒曲的使用上,是业内少见的混合曲,包括大曲、小曲和强化麸曲三种。
仰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其高温曲制曲温度可高达70℃,这一超高温也成为其他白酒产区无法复制的特点,同时也是仰韶陶融香型白酒独特风格所在。
仰韶陶融大曲包括高温曲和中高温曲,是由小麦、豌豆以及大麦为原料,粉碎、加水后压制,形成曲坯,然后人为控制一定的温度、湿度培育而成。仰韶陶融型白酒大曲在整个形成过程中属于开放式接种培养,开放的制作环境是大曲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在相关研究中,从仰韶陶融大曲中分得细菌37株,酵母菌22株,其中8种细菌和5株酵母初步确定为具有产香性能的菌株,其发酵后产物有令人愉悦的香味,并且发酵产生的大曲香味成分各不相同,是陶融型大曲具有复合曲香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酒曲,决定着白酒不同的风味。在仰韶的混合曲中,高温曲以小麦为原料,为酒体提供了酱香味和焦香味,中高温曲以小麦、大麦和豌豆为原料,使酒体有明显的花香和麦香。
小曲的使用主要满足陶融香的前期糖化,而强化麸曲是经过筛选的特异功能菌,对生产个性化的调味酒有着很大的作用。
多曲并用,成就了仰韶陶融型白酒酒体丰满绵柔、细腻协调的口感。
陶融
仰韶在传承渑池地方传统酿酒工艺的同时有所开创,其中就包括四陶工艺的运用,即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贮存。
“四陶工艺”的共同特点是“陶”的运用。仰韶采用的陶原料是豫西酸性陶土,属黄棕壤类型,是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由此种陶土制成的陶屋、陶甑、陶坛有许多微小孔隙,能够与外界空气相通,透气性好。
陶屋制曲为仰韶首创。构造上,其四壁陶片上有大量微孔,屋内地面上铺有糠壳,屋前后有两个窗户,便于排潮保温和微生物富集,利于曲胚的培养生香。
陶甑的使用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时期,是一种陶制炊器。仰韶酒业在其基础上,创新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蒸酒设施。陶甑蒸馏具有传散热快速均匀的特点,透气性佳有利于保持酒醅的新鲜度。
陶泥发酵是采用半陶半泥窖作为发酵容器,窖池中上部使用陶片铁壁,下部及池底铺设优质窖泥,具有保温性能好、生香功能好的优点。
陶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酒体会发生氧化、还原、酯化、水解、缩合等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由于陶制容器中本身存在金属离子,对酒质能起到老熟催化功能。且陶坛内壁的微小孔隙,可加速酒中醇类的氧化生酸,有利于酯类物质的稳定,易于醛类物质的挥发,形成不同的呈香呈味物质。
四陶工艺中,陶屋制曲、陶甑蒸馏均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四陶工艺的“融”,既提高了仰韶陶融型白酒酒体融合度,也赋予了其文化和地域上的个性特征。
粮融、曲融、四陶工艺融,三融成一“融”,形成陶融香“平衡、协调、圆润”的风味特点,凝聚着仰韶“匠人、匠心、匠艺、匠魂”的工匠精神。而“融”的风格,不仅在于酒,也在于中原人的性格塑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仰韶陶融型白酒,代表着中原性格。(宋健 李萍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