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隐私保护问题受关注

2022年01月19日09:05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借助输入法,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行走在如今这个智能世界里。但是人们在享受到便利的同时,又往往对输入法心存戒备,担心自己独自一人悄悄对电子设备输出的话语会成为喊向全世界的口号。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Q3中国第三方手机输入法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第三方输入法用户规模预计达到8.30亿人,同比增长3.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手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第三方输入法用户规模,从而推动输入法厂商技术上的突破和行业动能的释放。

  “输入法显然已经成为用户最重要的工具型APP,是用户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工具,因此此类产品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就尤其受人关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说起某件东西,之后打开一些电商平台就能立即看到商品推荐,这难道是巧合?”日前,北京消费者何女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提出质疑。北京消费者姜女士则怀疑,是她在使用的第三方输入法“偷偷”向电商平台输出了自己的信息。

  据《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2021年,监管部门对于第三方输入法的个人信息违规问题进行了多次处罚。如2021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了第11批关于违规调用麦克风、通讯录、相册等权限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其中QQ输入法(版本8.2.2)、快输入(1.5.6)、手心输入法(3.1.0)、微商输入法(2.4.2)4款输入法应用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此外,快输入(1.5.6)、手心输入法(3.1.0)、微商输入法(2.4.2)还涉及违规使用个人信息;2021年5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又通报,搜狗输入法、讯飞输入法等总计33款手机应用程序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此后不久,更是传出了讯飞输入法被多家应用商店下架的消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研究员魏翔指出,第三方输入法正成为搜集数字语言进行跟踪分析不同用户群体文化,从而占领新的消费市场的利器。这也是不少数字企业在这一领域投入重金进行研发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有的个人输入都带有私密性和个性化的特性,前者涉及到只隶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权利,后者事关用户体验和便利性。同时,为增强个人在输入过程中感受公共认知和社会情绪的变化的能力,第三方输入法会对相关输入内容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并将此结果反哺到用户输入过程中。”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研究院院长马旗戟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点是必须遵守的:一是这种收集、分析和使用必须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第三方输入法品牌在使用这些信息为开展广告、营销等服务时必须遵循《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021年3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其中明确规定,输入法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服务为“文字、符号等输入”,无需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据方禹介绍,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均能覆盖第三方输入法,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此做出了全面、具体的规定。“第三方输入法可能成为共同处理者、受委托者或者接收方等角色,应当根据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法律义务。”方禹说。(桑雪骐)

编辑:李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