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服务业企业占全部500强企业净利润的68.77%,占资产总额的80.83%。同期发布的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也显示,去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8.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6%。
在传统服务业企业的成长中,无论是餐饮旅游、批发零售还是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更多是服务便利性,追求的是服务性价比,服务创新内容主要是供需之间连接渠道的优化,但对客户需求的挖掘、服务规则和服务内容的创造却很少涉及,技术投入与服务企业很难有交集,成为两条平行线。
随着互联网全面渗透至经济生活各领域,服务“站在了最容易找到的地方”,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消费互联全面开花、产业互联茁壮成长,模式创新一度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路径和资本投资的着眼点。
然而,伴随着消费的升级和新一代通信等更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业企业的成长正由“互联网+”,走向“科技+”“金融+”“物流仓储+”“大数据+”,如果说“互联网+”体现为连接能力和服务广度的扩张,那么更广泛的资源要素联合则体现为企业整合能力和服务深度的拓展。目前,互联网企业本身正在从粗放的流量竞争向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导向转变,单纯的“连接”红利会慢慢消失,下一阶段服务业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将是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
企业成长的基础在于满足客户现有需求,并挖掘其潜在的需求给予满足。现有的服务需求已然纷繁复杂,充满了差异性和个性化。在消费升级的风口中,集合高标准、便捷性、专业性、一体化为内容的服务并非单靠模式创新就可以实现,必须依靠大量技术投入的积累。潜在需求的挖掘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手段、云计算的抓手,仅靠轻资产和华丽的商业模式无异于天方夜谭。另一个层面,随着服务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更多的服务商已经从运输环节、信息服务提供环节深入到交易甚至重资产环节,随着供应链服务、价值链服务、产业链服务等全流程、全过程服务发展,用户痛点必须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技术的支撑才能真正解决,服务业企业方能构建难以模仿、不易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在服务业企业的成长中,科技含量、技术的投入不能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偏废,它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能否持续成功。技术投入必须与商业模式创新并重,才能让服务业企业在这个时代真正体现其功能和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