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是花1500元办理的5折的美容美发卡,但是我在剪发的时候,店员一直劝我交5000元升级成新卡,以后就可以享受3.8折优惠。我禁不住店员的劝说就升级了,但回到家之后我仔细想想,5000元得好几年才能花完,万一商家跑了呢?于是找店家要求取消升级,但店家却表示,一个月之后才能退款。”3月26日,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朱女士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朱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中消协日前发布的《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报告》显示,43.3%的商家存在诱导消费问题。许多商家通过吸人眼球的折扣力度、夸张虚高的原价金额和浮夸的差价对比来吸引消费者。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原价金额常常过万元,且真实性无从考察,而折扣价在消费者接受范围内,折扣力度常低于5折,此类折扣形式意图用虚假数据蒙骗消费者。还有不少商家采用阶梯形优惠的形式,即根据消费者的充值金额而给予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充值金额越高,折扣越大。
“较之于第一种形式,这类折扣形式往往显得更加复杂,并侧重于诱惑消费者一次性预付高额费用。”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说。
“我缴费的时候,店家没有和我签合同,也没有说退款是怎样一个流程,但是我总觉得一个月才退款十分不合理。”朱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2012年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将单用途预付卡纳入法律监管范围,并对预付卡发行企业备案、预付卡发行与服务、预付资金管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中消协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律师告诉记者,看上去严密的监管体系却存在很多漏洞,比如未明确发卡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违约责任、消费者救济途径、明示场所租赁期限等。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预付卡及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规定。 (记者杨召奎)
想了解更多消费资讯?
请添加大河网美女小编 大河网小玉 微信。微信号:dhndssn
也可微信扫二维码直接添加,赶快扫码和她成为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