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购买的七夕玫瑰实物(图右)与宣传图片(图左)不符,出现“烂花”现象。图/网友提供
“每周一花,已成习惯,一顿乱插,全凭心情。”上班族邓女士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网购的鲜花,邓女士认为,鲜花除了能装扮办公室,更能妆点心情。
而像邓女士这般,时常把鲜花摆上办公桌,粉饰自己生活,借以释放精神压力的都市人迅速增多,从而“养肥”了一批鲜花电商。
行业痛点多鲜花质量、售后无保障备受诟病
纵观鲜花市场,可谓是百家齐放,满足着各层消费人群,而相对于线下市场,电商平台确实在店面营运成本、销售范围、订单量、货物积压、价格上有着明显优势,但仍存在配送不及时、花朵损坏、鲜花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无保障、鲜花保鲜期不长等行业痛点,消费体验备受诟病。在艾媒咨询的调查中也得到印证,阻碍消费的最重要原因是鲜花质量难以保证。
“你们花点时间在搞什么?七夕情人节送点烂花,售后没人理。”网友杨先生在花点时间官微客服发起投诉,但得到的却是“清一色”机器回复,无任何解决方案,对此,杨先生十分恼火。
网友在花点时间官微客服发起投诉,但仅得到机器回复,没有任何解决方案。图/网友提供
杨先生透露,自己七夕前在花点时间的官微上,为爱人定了一束价值199元的七夕玫瑰花,没想到两日后收到的实物与图片差距太大,花朵极不新鲜,还有损坏的现象,自己爱人收到时只有“惊”没有“喜”。而客服却不能及时解决,到了9月3日才得到人工回复,最后承诺退款。“体验如此差,我不会再购买他们家的花。”
对此,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本事中,商家的花朵假如质量、配送时间都有重大失实,则涉嫌对消费者存在欺诈。同时提醒,本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首先可要求商家进行赔偿。商家拒不赔偿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杨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贴吧、知乎等互动平台可以发现,消费者对于“花点时间”产品和售后服务,几乎是负评一片,而“吐槽点”主要集中在“花朵不新鲜”“没有按时收到花”“客服找不到”“投诉从来没得到反馈”领域。这也意味着,花点时间对于客户体验跟进不够,售后服务并未及时完善。
事实上,基于并不完善的供应链、运输中无法避免的损耗、保鲜手法不专业、体验差等诸多因素,鲜花电商屡遭“差评”,负面舆论较多。
网友吐槽花点时间“失败”营销。图/网络截取
网友收到的实物花是单一花材。图/网络截取
花点时间回应。图/网络截取
曾有网友吐槽花点时间“十人团购,9.9元买花”的失败营销,本来承诺的混搭花,实物却是很敷衍的单一花材,而花点时间仅仅是“拼团单量巨大,准备不足,奉上10元礼券”的短信回复。
今年4月,网络曝出“花点时间”涉嫌欺诈,累及女神投资人高圆圆。事件涉及的是花点时间一次“0元领取价值99元花一束”的营销活动,本来承诺的是无门槛活动,却有了“7级用户”的门槛,虽然把钱退回给消费者,消费者却质疑商家是为了骗取关注,套取用户个人信息。
花+陷入毒花风波后官方微博回应。图/网络截取
今年8月,花+陷入毒花风波,因花束中有一种名为马利筋的花材,含有毒素,所收到的花被召回。据花+官方微博回应,之所以出现“毒花”是由于一支生产小组因原料问题未按规定对他们负责的200束含马利筋花束进行完整的预处理。
鲜花电商异军突起注重质量和用户体验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升级,追求高品质、热衷快时尚、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模式一步步成为趋势,“悦己消费”异军突起,逐步催热鲜花电商。2015年起,鲜花电商如雨后春笋,彼时鲜花领域已有Roseonly、野兽派、胡须先生、爱尚鲜花、宜花科技等一众玩家,泰迪鲜花、花+、花点时间等鲜花品牌也纷纷上线,进军日常鲜花市场,玩转订阅鲜花。
有行业人认为,鲜花电商市场规模有望实现井喷。据艾媒咨询于今年5月发布的《2017Q1中国鲜花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鲜花电商市场规模达51.4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分析称,鲜花行业线下市场份额仍占较大比重,主要业务集中在婚庆、情人节、母亲节等节点以及个人特殊纪念日,但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的线上市场势头正胜。
同时,火热的鲜花电商也正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最美花开、爱尚鲜花、Roseonly、花+等鲜花品牌的背后资本更是涵盖了红杉资本、经纬中国、青山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其中爱尚鲜花已经挂牌新三板,Roseonly也已申请挂牌。互联网巨头也关注到这一行业,腾讯入股最美花开,天猫推出喵喵花园。目前,花+宣布完成上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融资,花点时间也宣布完成B轮融资,吸引来高圆圆、鹿晗等明星投资者。
但有行业人认为,明星效应确实能赢得短时间内的流量增长,但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长期发展,更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口碑和客户体验上,靠质量和服务取胜。 (记者向婉)